短剧“虐女”现象:行业困境与变革曙光

日期:2025-06-09 20:15:25 / 人气:13


近期,一位短剧女演员连续发布微博揭露短剧行业现状,引发行业及观众热议。“虐女”情节在短剧中的存在及其带来的诸多问题,成为关注的焦点。

“虐女”现象面面观
女演员困境重重
从前期创作来看,女演员面临着不合理的对待,如“女人的身体什么也不是,只是坨可以解决生理需求的有一定价值的肉”这样荒谬的创作观念。在实际拍摄中,女演员更是付出了成倍于男演员的时间和精力。像“短剧女王”徐艺真一小时的剧本内容需在7天内拍摄完成,还曾每天工作18 - 20小时;一位初入短剧行业的女演员10天一共只睡了6个小时。而男演员一天两场戏,美美拍完耍帅戏份就能疯狂涨粉。

在情节方面,“虐女”戏码不断上演,跳楼戏、摁头戏、掐脖戏等是女演员们提及最多的情节。拍摄这些戏份时,不仅没有安全措施,还常常伴随着群演专业性欠缺的问题,导致“挨打戏”从“假打”变成“真打”。此外,女演员还会遭遇“被凝视”的情况,在男频短剧中,性感妖艳的女性角色露胸露屁股等情节虽无奈但被认为有效,一些情节如英雄救美后的“以身相许”更是充满对女性的物化。

观众反应两极
从观众反应来看,“虐女”情节依旧行之有效,但也有不少观众对此类情节感到乏力。在剧集上线后,同样的哭戏,观众对男主角和女主角的评价截然不同,对男主角评价积极,对女主角则多是负面评价。

“虐女”情节盛行的原因
视觉刺激与叙事需求
“虐女”情节能最直观突出女性角色的柔弱,在巧取豪夺的都市总裁戏码中可以最大程度用女弱烘托男强,为男主角提供“性张力”与“荷尔蒙”,观众也相当吃这一套。比如《你是我的万千星辰》中王格格多次被男演员掐脖子,《撒娇大叔最好命》中杨伊璐开场就被推到在地等情节,都烘托了男强女弱的关系。

除了烘托巧取豪夺型男主,“虐女”情节还可用于烘托治愈纯爱系男主,以及营造“追妻火葬场”戏码。随着“大女主”类型的兴起,“虐女”又成了“大女主”的标配,前期被虐得越狠,后期观众就看得越爽,为女主真正成长为“大女主”进行铺垫。而且完成“虐女”的通常是另一个女性角色,用恶女烘托善女,更能激发女性观众的情绪与代入感,还规避掉了男性角色的“道德风险”。

行业特性与用户需求
短剧产品性质决定了反转、打脸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论。“虐女”能满足观众的好奇心,前期女主被虐得越惨,观众就越想看到后期女主角如何触底反弹,逆袭复仇,打脸所有人。目前主流的短剧观众还是喜欢男强女弱、“大女主”逆风翻盘的经典戏码,“虐女”情节的大量铺陈是最简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。

短剧行业的创新尝试
虽然“虐女”情节大量存在,但短剧行业也有创新。比如赵佳主演的现代都市题材短剧《引她入室》没有选择虐女,而是女女联合“虐男”;《此生更如意》中庶女柳如意面对嫡女柳如烟的发疯迅速还击;姜十七则是“女强”的代表,经常出演“女A男O”戏码。

然而,短剧创新面临诸多困难。由于短剧投资体量较低,留给主创们的创作、拍摄时间很短,“7天拍一部”的高效率让主创团队只能选择最具性价比的内容创作模式。而且短剧的to C属性使其极其依赖用户消费,一切都需要围绕用户喜好创作,“爆款”的说服力明显大于创新,创作空间进一步缩小。

短剧“虐女”情节的流行是市场、用户、内容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虽然目前“虐女”情节仍大量存在,但观众已经开始审美疲劳,短剧行业创新势在必行。只有不断创新,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,短剧行业才能迎来真正的繁荣。

作者:恒达娱乐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恒达娱乐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