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小岛奇谭》:当港剧拾起志怪笔,写出当代人的生存寓言

日期:2025-08-14 09:47:40 / 人气:10


8 月 12 日,一部仅 7 集的港剧悄悄登陆视频平台。没有华丽海报,没有流量主演,《小岛奇谭》用两集短小精悍的故事,让观众看到了港剧久违的灵气 —— 它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,剖开都市生活的表皮,将《中国奇谭》式的志怪叙事注入当代肌理,在 30 分钟的篇幅里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文化突围。
一、鬼故事里的人间烟火:志怪传统的当代转译
《小岛奇谭》最妙的地方,在于它把志怪小说的魂,装进了都市人的日常。第一集里,加班到深夜的社畜遭遇的不是青面獠牙的厉鬼,而是个戴着工牌、会抱怨 KPI 的 "职场前辈"。这个因过劳猝死的女鬼,既会帮新人改 PPT,也懂用同事的黑料要挟老板,活脱脱一个怨气未消的打工人。当女主角对着空气喊出 "我也没办法啊,房租要交啊" 时,人鬼之间的隔阂突然消解 —— 原来灵异事件的背后,是所有社畜共通的生存焦虑。
这种处理方式,让人想起《中国奇谭》里《小妖怪的夏天》的颠覆性表达。同样是借非现实叙事写现实困境,《小岛奇谭》更添了几分港味的市井气。第二集的盲人按摩师能听见亡者的低语,那些只有她能捕捉的细碎声响,既是志怪设定,也是弱势群体对周遭环境的敏锐感知。男领班的魂魄徘徊不去,不是为了索命,而是要守护更多女性免遭侵害,这种 "鬼有善恶" 的设定,正是中国志怪文化最核心的伦理观。
二、小成本里的大野心:港剧的 "轻装上阵"
与《中国奇谭》的动画制作不同,《小岛奇谭》选择了最朴素的真人拍摄。没有炫目的特效,吓人的桥段全靠氛围营造:深夜写字楼里忽明忽暗的灯光,按摩房里若有若无的叹息,甚至演员一个细微的眼神变化,都比刻意的 jump scare 更让人脊背发凉。这种 "以简驭繁" 的手法,恰恰暗合了志怪小说 "留白见真章" 的美学。
更难得的是它对社会议题的精准切入。第一集直指 996 乱象,女鬼揭露的 "公司霸占猝死员工成果" 的情节,像极了现实中某些企业的冷漠嘴脸;第二集聚焦职场性骚扰,借盲人女主的 "听",撕开了那些被掩盖的真相。这些议题被包裹在志怪外壳下,既避免了说教感,又比直接的社会剧多了层荒诞的隐喻 —— 当人间的不公需要鬼魂来纠正时,现实本身或许比鬼故事更讽刺。
三、从志怪到现实:港剧的另一种 "支棱"
近年来港剧总被诟病 "套路化",但《小岛奇谭》证明,传统叙事里藏着破局的密码。中国志怪从来不止于猎奇,《聊斋志异》写花妖狐魅,实则是在写人情世态;《阅微草堂笔记》记鬼怪故事,终究是为了观照人心。《小岛奇谭》继承的正是这种传统 —— 它让鬼魂成为现实的镜像,让灵异事件成为情绪的出口。
当第一集的女主最终与女鬼 "合二为一",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时,观众感受到的不是恐惧,而是一种压抑后的释放。这种处理跳出了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,像极了港片里常见的 "以暴制暴",却又因志怪设定多了层宿命感。正如《中国奇谭》用古典神话解构现代性焦虑,《小岛奇谭》也在用港式志怪,为当代人的精神困境寻找出口。
目前放出的两集只是序幕,但已足够让人期待后续。在这个追求大制作、快节奏的时代,《小岛奇谭》的出现像一股清流 —— 它证明好故事不需要铺张,只要能触达人心的褶皱,哪怕是 30 分钟的 "小打小闹",也能让观众在志怪的迷雾里,照见自己的影子。港剧这次的 "支棱",或许不在于回归巅峰,而在于找到了传统与当代的榫卯,让老手艺在新故事里,重新发出了声响。

作者:恒达娱乐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恒达娱乐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