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工智能将如何崩盘?终极泡沫的破裂图景

日期:2025-11-03 15:33:52 / 人气:5


2025年10月底,美国《连线》(Wired)与《大西洋月刊》(The Atlantic)几乎同时发布两篇深度调查,一篇直指AI是“终结所有泡沫的终极泡沫”,另一篇则剖析其崩盘的物理机制与金融逻辑。两篇报道拼合出一幅令人警醒的图景:这场由硅谷与华尔街联手打造的盛宴,不仅关乎金融市场,更牵动人类未来——而普通人或许并非食客,而是“菜单上的食材”。
一、终极泡沫的解剖:四因子构筑的完美风暴
《连线》杂志引用马里兰大学经济学家布伦特·戈德法布与戴维·A·基尔希的“科技泡沫四因子框架”,对AI狂热进行评估,结果显示其完全符合泡沫特征,拿下最高的8分(0-8分 scale)。
1. 不确定性:泡沫的基石
一切泡沫的核心是不确定性,而AI的不确定性史无前例。多数技术创新中,参与者能逐步明晰技术边界与商业价值,但AI领域至今未形成稳定商业模式。OpenAI CEO萨姆·阿尔特曼甚至直言,计划先构建通用人工智能(AGI),再“直接问它如何赚钱”。更严峻的是,AI巨头“烧掉数十亿美元却未降本”,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显示“95%采用生成式AI的公司未盈利”。戈德法布指出:“通常不确定性随时间降低,但AI领域恰恰相反。”
2. 纯粹标的:风险资本的豪赌
当技术充满不确定性却炙手可热时,风险资本转向押注“纯粹标的”——100%绑定AI的公司。数据显示,2025年至今全球58%的风险投资流向AI企业,OpenAI、Anthropic等公司被疯狂追捧,分析师甚至预测OpenAI可能成为首个万亿美元IPO。这种投资形成“近亲繁殖生态”:英伟达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,OpenAI依赖英伟达芯片;OpenAI又依赖微软的计算能力(100亿美元合作),微软则需要OpenAI的模型,形成自我循环的资本闭环。
3. 新手投资者:泡沫的燃料
超级泡沫离不开海量新手投资者。2024年,英伟达是散户交易者购买量最大的股票,全年投入近300亿美元。更关键的是,AI领域“人人都是新手”——戈德法布认为,技术新颖性让专家与散户同样“无知”,市场彻底沦为赌场,非理性繁荣被无限放大。
4. 宏大叙事:点燃泡沫的火种
AI泡沫最危险的一环是“无法证伪的宏大叙事”:AGI将解决癌症、应对气候变化、变革产业,甚至“无所不能”。这种叙事如同宗教般吸引不同群体——投资者看到万亿市场,公众期待技术乌托邦。《连线》指出,其“吹大泡沫的能力无与伦比”,因为每个子叙事都能精准捕获特定人群的想象。
二、崩盘的物理学:从数据中心到2008年幽灵重现
如果说《连线》勾勒了泡沫形态,《大西洋月刊》则揭示了其“实体载体”与破裂导火索——数据中心,以及背后复刻2008年金融危机的金融工程。
1. 英伟达国家:经济脱钩的狂欢
AI狂热已具“物理可见性”:美国印第安纳州新卡莱尔镇,一年间绿色农田变成工业园区,7个数据中心建成、23个在建,全部投用后耗电量将超两个亚特兰大市总和。这种基建狂热支撑起“英伟达国家”——英伟达市值达5万亿美元,是福特的94倍;2025年上半年,AI相关支出贡献了美国GDP增长的92%,而实体经济持续失血:22个州接近衰退,制造业下滑。一边是虚拟狂欢,一边是真实衰退,经济已严重“脱钩”。
2. 金融炼金术:数据中心租约的次贷游戏
支撑这场狂欢的资金,来自复刻2008年的“金融工程”:科技巨头(如Meta)为规避资产负债表债务,联合私募股权(PE)公司操作——PE出资建数据中心,Meta长期租赁并支付高额租金;PE将租约(未来现金流)包装成“债券”,甚至组合成多层级证券,卖给养老基金、保险公司等投资者。这种模式与2008年“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”如出一辙,只是标的从房贷变成了数据中心租约。
3. 崩盘推演:阿喀琉斯之踵与连锁反应
这场赌局的致命弱点在于“资产时效性”:数据中心核心芯片生命周期仅2-3年,远短于2008年的房产;同时AI技术“回报递减”,模型改进越来越小。当市场意识到AI公司“盈利无望”时,崩盘将启动:
1. Meta、微软等科技股暴跌,因无法证明AI投资合理性;
2. 巨头撕毁或重谈数据中心租约,导致租约证券瞬间沦为“垃圾资产”;
3. 持有这些证券的对冲基金被迫“贱卖资产”,引发金融市场连锁崩溃;
4. 管理数万亿美元的PE公司(影子银行)直面风暴,重演2008年危机。
三、终局:无论成败,皆是深渊
AI泡沫的独特之处在于“双向绝境”——成功与失败都可能带来灾难。
若失败:留下的是天文数字电力消耗的“电子垃圾”(过时数据中心),以及被金融海啸重创的全球经济体系,后果远超2008年。
若成功:AGI可能消灭无数工作岗位,全球经济在人类适应前遭遇“前所未有的冲击”,甚至走向“不再需要人类的未来”。更讽刺的是,当前资本已陷入“空转游戏”:OpenAI向甲骨文支付3000亿美元,甲骨文向英伟达买芯片,英伟达又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,钱在巨头间循环,制造繁荣假象。
《大西洋月刊》的结语堪称墓志铭:“硅谷追逐规模的终极高潮,留给大众的结局,似乎只有真实而痛苦的混乱。”当AI被称作“终结所有泡沫的终极泡沫”时,其赌注已超越金融——一边是全球经济稳定,另一边是人类文明走向,而硬币的两面,都写满了不确定性。

作者:恒达娱乐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恒达娱乐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