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边游玩安全指南:警惕隐形杀手,畅享夏日清凉
日期:2025-05-05 20:15:10 / 人气:5
一、溺水风险:离岸流——悄无声息的夺命杀手
炎炎夏日,海边成为人们消暑游玩的热门选择。然而,我国每年约有5.9万人死于溺水,其中未成年人占比超95%,而约90%的海边溺水事故是由离岸流引起的。

离岸流虽宽度通常仅几米,深度在成年人腰部附近,但流速极快,最快可达每秒3米,远超普通人在平静泳池的游泳速度。它有不同形态,有时颜色与周边水体不同,因含沙量高;有时泡沫多显得汹涌,有时又看似平静如海浪的安静缺口。
很多人存在误区,认为波浪小的地方安全,实则发生离岸流的海滩,波浪破碎弱的地方更危险,而波浪破碎强的地方水流会将人推向岸边。当在浅水区察觉到强水流,若水未到腰部,可稳步或侧身走出;若涨到胸口,应保持冷静,不会游泳者立即呼救。美国国家气象局建议,被离岸流带离海岸时不要对抗,顺着漂到远处再从侧边游回,保持体力漂浮在水面。
此外,下水前务必查看海边公告牌,与救生员了解海况,寻找离岸流警示牌,尽量不独自下海,在救生员视线范围内游泳。
二、其他危险:多样威胁需谨慎防范
(一)生物伤害
海胆与珊瑚:光脚在海边行走,脚底易受海中生物或锋利石头伤害。踩中海胆会导致呼吸困难、休克等中毒反应,还可能损伤关节和神经;踩中珊瑚可能引发中毒和过敏反应,数小时至数周后出现皮炎,发现后应立即冲洗伤口,热水浸泡并及时就诊。
海蜇:所有海蜇都会蜇人,部分毒液会伤害人类,造成触电样刺痛,还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,病死率约0.1% - 0.3%。被蜇伤后要用海水冲洗,用卡片清除触手,热水浸泡20分钟并及时就诊。
(二)病原体感染
海水和沙子里存在创伤弧菌等病原体,可通过伤口进入人体,如不穿鞋造成的脚底刺伤、擦伤等,会导致肌肉坏死、脓毒症和截肢。身上有未痊愈伤口应避免接触海水,受伤后要及时处理伤口,严重时就医。即使没有伤口,皮肤沾染病原体也会增加肠胃炎风险,离开海滩和吃喝前要洗手。
(三)晒伤与健康风险
海边沙子和海水会反射紫外线,即便阴天多云也可能晒伤皮肤,长期还会增加皮肤老化和皮肤癌风险。怕晒黑者会主动防晒,而享受阳光者易忽略,可能睡着导致晒伤。此外,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还会引发脱水和热射病,天气炎热时应减少剧烈运动,多待在阴凉处,多喝水,少喝酒精饮料。
(四)雷电危险
无阳光的日子海边也可能危险,乌云聚集时尤其如此。发现可能下雨或听到雷声,应尽快收拾东西离开海滩,到大型建筑物或有硬顶的车辆内躲避,不要停留在无遮蔽的海上、沙滩、遮阳伞或小雨棚下,雷声停止30分钟后才可返回海滩。
三、安全意识:海边游玩的首要准则
海边虽有诸多危险,但只要我们提高安全意识,做好防范措施,就能尽情享受海边的美好。无论是离岸流、生物伤害,还是病原体感染、晒伤及雷电危险,都需要我们时刻警惕。外出游玩,安全第一,让我们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,畅享海边的清凉与欢乐。
作者:恒达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《第五人格的逆袭:从苟活到活下...05-05
- 海边游玩安全指南:警惕隐形杀手...05-05
- 《盒猫2》:内娱新模板,如何实现...05-05
- 2025五一旅游趋势深度解析:反向...05-05